不垄断,不投资缩略图
2024年 4月 20日 作者 微课阅读

不垄断,不投资

最近一段时间,“垄断”是一个投资敏感词。

很多涉嫌垄断的头部互联网公司,股价都有持续调整。

但是,巴菲特说得明白,投资就要投“路桥收费”类公司。

而路桥收费,就是“要从此路过,留下买路钱”。就是垄断。

没有垄断性的公司,不可能长期取得超额回报,也就不值得长期投资。

所谓“好公司”、“护城河”,其实说的都是能不能具备垄断能力。

垄断企业比看上去的多

虽然现在对垄断企业的关注点集中在阿里、腾讯这样一些头部科技公司上,但具有垄断性优势的公司,其实并不少见。

你只要去看考虑一下财务报表,只要净资产收益率能够持续保持高水平的,几乎都是具有某种垄断性优势。

但为什么我们并不太听到对垄断的讨论?因为这些企业不想成为众矢之敌,同时也不想暴露自己的管理能力其实不那么重要,所以刻意掩饰自己的垄断地位。

 

让互联网企业还债

互联网行业的特点,决定了这是一个会天生产生垄断性企业的行业。

过去十多年里,出于鼓励创新的目的,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,管理层是抱着宽容、鼓励的态度。

这种监管态度,也确实造就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繁荣,打造了难得的新经济发展亮点。

但随着这些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,这些企业的经营者,却没有学到蜘蛛侠的教诲——“巨大的能力带来巨大的责任”。

不垄断,不投资插图

他们非但没有主动承担更大的社会和行业责任,反而是滋生傲慢,滥用自己的影响力。最后导致公众和监管态度的反弹,也就不足为奇。

如果你是一名未成年的孩子,调皮捣蛋闯祸,大家可能以一句“熊孩子”来放你一马;但如果你已经是一名200公斤的壮汉,还在那里横冲直撞、恃强凌弱,那就没人会原谅你了。

从目前监管处罚和严查的行为来看,强制二选一、不征询反垄断意见、规避金融和数据安全监管,这些都是基于已有法律法规框架,只不过原来没有严格执行而已。

因此,目前的反垄断风暴,与其说是对互联网企业的打压,不如说是让一度野蛮生长的互联网企业还债。

 

监管的周期期回摆

对于政府监管,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:“一管就死、一放就乱”。

在中国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下,下级对上级的政策意图,唯恐领会不透,宁可贯彻过度,不可贯彻不及。以致政策力度层层加码、政策效应容易走极端。

目前加强对互联网企业反垄断监管、数据安全监管,可以说是对前期过度宽松监管态度的周期性回摆。

那这种回摆会不会又过度回摆,变成过度监管?可能。

互联网企业发展会不会因此将进入一个收缩期?未必。

 

人为垄断和自然垄断

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法规限制人为导致,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然形成。

专营专利这样的人为垄断,一旦失去垄断保护,垄断地位就会消失。

但市场机制形成的自然垄断,只要市场格局不变,垄断地位很难改变。

平台经济是典型的赢家通吃、自然垄断经济,因为买家和卖家都有内在动力向头部平台汇聚。

现在淘宝上的推广费用昂贵。是垄断吗?是垄断。能制约吗?很难。

就像上海陆家嘴的广告牌贵不贵?贵。是不是垄断?是。能不能便宜?难。

 

因为它不是人为制造稀缺,而是眼球价值升高,商家需要推动的结果。

如果非要打压的话,只有政府强力干预,人为扭曲市场,像抑制房价、车牌价那样,摇号抽签。

 

烧钱烧不出垄断格局

有些人认为,目前互联网企业的垄断地位,是因为前期烧钱、把竞争者恶意赶出市场的结果。

其实,是不是烧钱、怎么烧钱、烧多少钱,能影响哪家企业、通过多少时间,取得垄断地位,但不能决定这个行业,最终是不是能产生垄断企业。

这一点,是由行业本身特点决定。

如果是传统家电企业,前期再烧钱、通过低价倾销,把所有竞争对手都赶出市场,只要哪天你又把价格提高能有超额利润的程度,竞争对手马上会蜂涌而入,不可能让你获得垄断利润。

相反,平台经济行业,天生赢家通吃。

就算前期不烧钱,大家慢慢磨,最后也只能有一家生存下来,占据绝大部分市场。

目前互联网头部企业,确实存在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,但这些企业目前所取得的垄断地位,本质上是由行业特征决定。

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和限制,不会动摇这些企业的核心优势。

 

头部企业的优势会更明显

事实上,除非政府强力干预,要消弱这些企业的垄断地区,只有靠创新和变革。

而对互联网行业整体加强监管,抑制野蛮成长,实际上是增加了初创企业的进入门槛。减小了对行业的干扰,有利于现有头部企业保持优势。

那么,政府是不是会强力干预,刻意打压这些头部企业企业?

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难得的亮点,这些互联网头部企业不仅开始走入海外成熟市场,而且第一次让中国企业成为发达市场的学习、模仿对象,我相信中国政府不会去做自我打击的事情。

监管层真正喜欢的,是抑制不正当竞争行为,推动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。

而这种制约限制,对互联网头部企业本身,其实也是有利的。

 

增加压力有利自身发展

过度慵懒会使人虚弱,过度享受垄断优势,也会让企业失去创新能力并最终失去竞争力。

不动摇垄断优势的根基,又有足够的压力促动企业创新,就像适当的身体锻炼,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,创造更大股东价值。

 

案例一:美国AT&T公司

1984年,美国AT&T公司经历了最极端的反垄断结局:公司被拆分成长途电话公司和多家区域性电话公司(所谓贝尔宝宝公司)。

而这些拆分后的独立公司,都取得了不错的增长业绩。

如果当时投资AT&T的投资者,继续持有分拆后的各家公司股票,投资回报依然丰厚。

 

案例二:美国微软公司

Windows+Office的垄断,让微软公司在电脑单机时代躺着赚钱,只想着打压限制竞争,而失去创新动力。

但互联网、智能手机的发展,让微软真正体会到威胁,激发它向移动、开放时代转型,激发了新的活力,股价也不断创出新高。

 

案例三:游戏和音乐市场

 

30年前,游戏和音乐行业有着差不多大的市场规模。30年后,游戏市场的规模差不多是音乐市场的6倍。

这种发展差异的很大原因,就是因为音乐行业的少数厂牌,垄断了几乎所有音乐版权。他们面临挑战的第一反应,就是限制竞争,版权维权。结果是把自己的市场越做越小。

而游戏行业不具备这种绝对垄断性,面对变革挑战,不得不不断创新,寻求新的业务模式。

今天,最赚钱的游戏已经不卖版权,而是免费玩,通过虚拟商品销售获利。

 

2020年最赚钱游戏

排名 游戏 类别 收入亿美元 公司 版权
1 王者荣耀 MOBA 24.5 腾讯 免费
2 和平精英/PUBG手游 射击 23.2 腾讯 免费
3 罗布乐斯 模拟 22.9 罗布乐斯 免费
4 Free Fire 射击 21.3 Garena/Sea 免费
5 数码宝贝GO 动作 19.2 Niantic 免费
6 使命招唤:现代战争 射击 19.1 暴雪 收费
7 英雄联盟 MOBA 17 腾讯 免费
8 糖果消消乐 解谜 16.6 King/暴雪 免费
9 剑与远征 策略 14.5 莉莉丝 免费
10 梦幻花园 解谜 14.3 Playtrix 免费

(数据来源:SuperData Research)

因此,短期内,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速度会不会放缓?我不知道。

互联网公司股票价格会不会进一步下调?我不知道。

但是,如果你相信中国互联网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如果你相信管理层并不是想刻意打压互联网企业的发展,那目前这种充满疑虑的市场环境,可能是对互联网头部企业投资的不错机会。

真的出现”一管就死“情况的话,监管的钟摆必然还会向”宽松“的方向再度回摆。那时,只要还存活,首先受益的,还是这些头部企业。